喷淋塔特点 1、除尘脱硫效率高,采用碱性洗涤水时,脱硫效率可达85%。 2、设备占地少,安装方便。 3、耗水、耗电指标较低。 4、耐腐蚀、不磨损,使用寿命长。 5、设备运行可靠,维护简单、方便。 喷淋塔结构 常规喷淋塔结构概括为:一层除雾、两层喷淋、三层填料、四个视窗、五个活接球阀。 除雾层:一般用格栅板隔开,上面置放填料,填料层高度可达500mm。为了提高除雾效能,我司生产的喷淋塔可加装板式除雾器。 喷淋层:喷淋层是由喷淋管和喷嘴组成,根据喷淋塔直径大小,设置喷淋管和喷嘴的密度不同。使用高效喷嘴,喷雾均匀且流量大不易堵塞。 填料层:填料层是在除雾层和喷淋层之上,置放填料。主要填料有多面空心球、拉西环。喷淋塔内填料层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。填料塔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,填料以乱堆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。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,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。喷淋塔喷淋液从塔**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,并沿填料表面流下。 视窗:又称检测口,通常成型的视窗有φ500mm和φ400mm两种规格。视窗主要作用是观测喷淋塔运行情况以及更换填料、检修喷嘴。 活接球阀:主要是控制循环水的开关。 除此之外,循环水箱也是喷淋塔重要组成部分,水箱可以灵活设置,与喷淋塔塔体连接或者不连接。 喷淋塔除雾器结垢以及解决办法 ? 有的电厂脱硫运行时甚至不冲洗除雾器,最后导致除雾器垮塌; 1、除雾器叶片间距的大小,对除雾器除雾效率有很大影响。随着叶片间距的增大除雾效率降低。板间距离的增大,使得颗粒在通道中的流通面积变大,同时气流的速度方向变化趋于平缓,而使得颗粒对气流的跟随性更好,易于随着气流流出叶片通道而不被捕集,因此除雾效率降低。除雾器叶片间距的选取对保证除雾效率,维持除雾系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。叶片间距大,除雾效率低,烟气带水严重,易造成风机故障,导致整个系统非正常停运。叶 片间距选取过小,除加大能耗外,冲洗的效果也有所下降,叶片上易结垢、堵塞,较终也会造成系统停运。叶片间距根据系统烟气特征(流速、SO2含量、带水负荷、粉尘浓度等)、吸收剂利用率、叶片结构等综合因素进行选取。叶片间距一般设计在20~95mm。目前脱硫系统中较常用的除雾器叶片间距大多在30~50mm。现在国内脱硫项目的除雾器供货商是鱼龙混杂,即使打着德国除雾器品牌的RPT,实际供的货也难说是原产原设计的。供货商也很重要。 2、本人认为,沿脱硫塔高度上较上端的喷淋层与除雾器的距离要合适,距离过短,含石膏的大颗粒液滴还没来得及落下,直接冲击到除雾器的下端面,时间长了,自然积垢就会厉害。) 这个距离也跟脱硫塔内的烟气流速有关,采用逆向喷淋的脱硫塔,在选择喷嘴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烟气流速,即粒径的大小。如果真是这个原因,那就是结构上的问题了,改到基本不可能。另外从运行角度讲,根据实际运行情况,尝试少开离除雾器较近的一层喷淋,观察效果怎么样。 3、除雾器在厂家说明书中,带有明确的每小时平均冲洗水量要求,我们现场往往由于水平衡调整不到位,减少了除雾器的实际冲洗水量。对除雾器运行影响较大的除了冲洗时间、冲洗流量外,还有冲洗水压力,水压过高会加剧烟气带水的问题,水压过低会导致除雾器冲洗效果不良。另外浆液中含有磷酸根的量、工艺水是否加入化学杀菌剂、吸收塔液位是否过高、液气比过大也由明显影响。 4、我们设计的项目也碰到过除雾器结垢的问题,脱硫剂采用造纸白泥,工艺类似石灰石石膏法。